云淡 发表于 2012-4-20 11:40:27

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简介

作为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暨南大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即设立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聚集人才,系统研究东南亚问题及华侨问题,出版《南洋研究》、《南洋情报》等刊物及多种专著,可谓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成绩最多、声名最显著的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专门机构,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和学术影响。

   近年来,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和华侨华人研究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所依托的国际关系和历史学科研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如亚太国际关系研究、美国研究、南海问题研究、海峡两岸关系研究等。为打造我校具有侨校特色的创新研究平台,整合我校国际关系和华侨华人及其他相关领域研究力量,学校于2011年决定成立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目前下设“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政治系、东南亚研究所以及《东南亚研究》杂志社四个教学科研单位,拥有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政治学)、四个博士点(国际关系、东南亚史、国际移民史、国际关系史)、八个硕士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外政治制度、政治学理论、外交学、东南亚史、国际移民史、国际关系史)以及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学院还与学校图书馆共建华侨华人研究文献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学生392人,其中本科生116人,硕士生145人,博士生131人。公开出版学术刊物《东南亚研究》(双月刊)以及《世界侨情报告》,其中《东南亚研究》现已出版190多期,入选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等,颇受学术研究机构、同行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和好评。


挂靠在学院的研究中心(基地)有:美国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南海战略研究基地。

云淡 发表于 2012-4-20 11:41:58

基地概况
暨南大学创办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所华侨高等学府。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便成立了南洋文化事业部,网罗人才,开展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的研究,出版《南洋研究》等刊物。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华侨华人研究的专门学术机构——华侨研究所,由著名学者朱杰勤教授担任所长。1984年在国内招收首批华侨史方向博士研究生。1996年后华侨华人研究被纳入国家211工程1-3期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0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

为进一步彰显暨南大学科研特色,整合校内外相关研究力量,推动华侨华人研究学科的发展,暨南大学于2006年成立了华侨华人研究院,并聘请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刘泽彭出任院长和基地主任。研究院(基地)在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基础上,采取以研究项目、开放性课题为中心,学者带项目、课题进院的工作体制。研究院(基地)将致力于多学科和国际视野下的前沿研究,立足于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服务,努力把基地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

    基地学术刊物有《东南亚研究》(双月刊,CSSCI期刊)、《世界侨情报告》(以书带刊,每年出版一本,原为《世界华侨华人研究》,从2011年起更名为《世界侨情报告》)。

研究院与学校图书馆共建华侨华人研究文献信息中心。



基地领导:

   主任:刘泽彭

   执行主任:曹云华

   副主任:陈奕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