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21:27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简介及各系介绍

本帖最后由 若其 于 2012-4-21 09:25 编辑

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是校内最古老的系之一,1927年就已设置生物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先后派生出水生生物学研究所、生殖免疫研究中心和生物工程研究所等重要的研究机构。目前拥有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技术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2年)和国家特色专业(2009年)。拥有硕士研究生生物学一级学科,包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和免疫学等多个硕士招生点(或招生方向)。
      目前,生物工程学系教职工43人,其中教育部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南粤优秀教师2名。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3人,教授 16人,副教授11人。教师队伍中74%拥有博士学位,一半以上有海外留学经历。形成了一支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思想活跃、团结合作的师资队伍。
      科研方面,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973课题、863项目、科技部十二五预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5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科研上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在脂质代谢调控、条件性致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黄曲霉素解毒酶菌株的分子改良、微藻生物能源、藻毒素的生物合成与环境响应、抗体工程药物、藻华防治、爬行类动物、鱼类摄食及发育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点。近年来在Angew Chem Int Ed、PANS、Nucl Acid Res、Plant J、Plant Mol Biol、J Lipid Res和Harmful Alage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21:55

教学方面,3名教师先后获得 “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南粤讲坛新秀”称号。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7门;编写教材6部,建立网络课程6门,教学网站9个。网上优质示范课程1门。承担和完成国务院侨办华侨高等教育教改项目、省高校“151工程”、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等省级教研项目10项,成果“生物技术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多媒体软件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发表教研论文30余篇。
      本系教学条件一流,拥有广东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4个校外实习基地,同时依托校内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组织移植免疫中心、生殖免疫研究中心、水生生物研究所、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生物医药中试基地等重要的研究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良好的实验条件为学生进行创新性科技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本系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二等奖3项;“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一等奖3项;承担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3项,暨南大学创新工程项目43项;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节能减排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广东省节能减排科技竞赛铜奖1项。学生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1篇。毕业生遍布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23:24

生物技术专业简介
依托单位:生物工程学系



开始招生时间:1983年



专业特色:医药生物技术



相关荣誉: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实践场所:广东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各相关系所



实习基地:开平牵牛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湛江市新台兴海洋生物食品有限公司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通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科研、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         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5.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要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大实验、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实践教学环节:生产实习2周。毕业论文14周。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24:18

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依托单位:生物工程学系



开始招生时间:2003年



专业特色:生命与健康,资源与环境,生物制品



实践场所:广东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各相关系所



实习基地: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德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生物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生物科学及相近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与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         熟悉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         了解生物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信息学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除必修的实验课程、野外实习、毕业实习外,还设有选修的实验课程。野外实习2周。毕业论文14周。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26:33

本帖最后由 若其 于 2012-4-21 09:37 编辑

学院简介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5月。现由生物工程学系、化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所)、生态学系(水生生物研究中心)、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生殖免疫研究所、组织移植与免疫实验中心、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等组成。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拥有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水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广东省重点学科,免疫学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中心,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基因工程中心的参与单位。学院现设有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医学工程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下设7个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水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生物材料与纳米技术、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医药工程、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物理 、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学、纳米化学与生物纳米材料),有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材料学、应用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1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应用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生态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省级名牌专业(生物技术、应用化学), 2门省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和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物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科专业的设置体现了“面向海外,面向港澳”的办学方针和“重视基础, 强调应用”的原则,是理工医相结合、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相互渗透、系所(中心) 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群体。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精干的教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队伍。我院现有教职工230人,正高职称教师60人,副高职称教师52人;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75人。在教学科研队伍中,75%的人员具有博士学位。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从国外学成归来,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他们在各学科、各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己初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横向、纵向开拓发展的教学科研的新局面,涌现出许多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杰出科技工作者。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生物系、化学系和研究所(中心)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近十多年来,经过专业调整和资源重组,以生命科学为纽带的各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完善和发展,为学院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以科研特征而立足于暨南校园,在基础探索、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仅“十·五”以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各系、所、中心共承担的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973”项目、“863”项目,国家“ 十·五”攻关项目,国家及省市各类基金项目共158项。 “九·五”以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共获得包括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务院侨办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内的各类教学科技成果奖共计30多项,获得各项专利约46项。其中有关水域生态学及赤潮问题的研究享誉全国,研究成果“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且已投入临床适用,HCG 避孕疫苗的研究被誉为我国避孕疫苗研究的里程碑。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26:44

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应用性项目也有了较大的突破。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和中试基地为基础,建立的相关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成为广州市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孵化基地 。以bFGF为基础的外用药物、护肤品系列;具有实用的激光生物技术、生物医学材料开发出的医用导管系列,茶多酚系列产品,膜渗透技术,降解黄曲霉素酶等高技术产品,为社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各层次在校学生1600多人,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约为1:1。学院重视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近年来多名教师被评为学校十佳授课教师、全国侨务系统先进个人、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南粤讲坛新秀、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学院多次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省级CAI课件奖等教学奖项。学院已基本建立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的培养体系,可以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积极努力进行对外交流,通过出国访问、考察、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促进学院向更高层次进一步发展。努力把学院建成面向海外、面向港澳、面向现代化,造就创新型、开拓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的研发基地。

    学院现任班子:

      院    长:陈志南 院士

      执行院长:何庆瑜 教授

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弘剑 教授

      副 院 长:杨宇峰 教授

      副 院 长:敖宁建 教授   

      行政副院长:刘琦晖

      党委副书记:钱三旗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27:38



师资队伍
【正高职称】

·何庆瑜 ·刘朗夏 ·王一飞 ·刘泽寰 ·黄亚东
·蔡继业 ·岑颖洲 ·蒋笃孝 ·李毅群 ·刘应亮
·欧阳健明 ·徐石海 ·尹平河 ·张渊明 ·郑文杰
·周立新 ·白燕 ·陈瑶 ·孟建新 ·谭绍早
·唐渝 ·杨培慧 ·袁定胜 ·李贵生 ·梁旭方
·刘大岭 ·刘洁生 ·王莹 ·向军俭 ·周天鸿
·敖宁建 ·蔡冬青 ·黄耀熊 ·罗曼 ·汤顺清
·段舜山 ·韩博平 ·林小涛 ·杨宇峰 ·张其中
·朱伟杰 ·何贤辉 ·李志杰 ·邢飞跃 ·曾耀英
·洪岸 ·李弘剑 ·姚冬生 ·杨维东 ·邓宁
·徐明芳 ·李爱芬 ·李任强 ·刘正文 ·王朝晖
·曹佐武 ·聂湘平 ·杨扬 ·刘杰 ·张成武
·孙雪松 ·熊盛 ·薛巍 ·陈填烽 ·闫道广
·李宏业 ·魏星 ·王艳 ·罗潋葱 ·姜仕军
·秦俊文 ·李君武 ·江天久 ·吕颂辉 ·张弓
·刘春元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28:16


【副高职称】

·彭辉 ·杨骏 ·曾向潮 ·曹丽伟 ·黄浪欢
·杨芳 ·张金梅 ·程龙球 ·王永飞 ·陈洁梅
·刘振乾 ·朱嘉明 ·周正红 ·马三梅 ·钱三旗
·牟善松 ·李沁华 ·谢德明 ·毛萱 ·谢琪璇
·芦春斌 ·邹飞雁 ·章群 ·徐宁 ·谢秋玲
·余榕捷 ·蒲含林 ·汪炬 ·孙奋勇 ·吴晓萍
·肇静娴 ·王通 ·林秋奇 ·黄峙 ·晏光荣
·龚映雪 ·许忠能 ·雷腊梅 ·唐勇 ·冉艳红
·叶长鹏 ·刘忠 ·柯渔 ·何留民 ·苏志坚
·项琪 ·张齐好 ·李娟 ·傅小波 ·王宏
·黄柏炎 ·王宏 ·邹奕 ·曲爱兰 ·欧阳东云
·顾继光 ·季煜华 ·欧林坚 ·何学佳 ·禹艳红
·王小莺 ·韦桂峰 ·任哲 ·马义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29:32

本帖最后由 若其 于 2012-4-21 09:36 编辑

化学系
暨南大学化学系成立于 1929 年,是全国“老牌”化学系之一。 1989 年我校化学专业改为应用化学专业。本专业主要招收国内及海外学生,培养具有化学化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现代实验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化学系具有本科、硕士和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已经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结构和三级学位教学机制。现有 2 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 .6 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 1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 纳米化学与生物纳米材料。在读各层次学生近 400 人,其中本科学生 230 人,硕士研究生 128 人,博士研究生 11 人。除担负培养本系各层次人才外,还承担全校其他院系共十三个专业的化学基础课授课任务。

  化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工 50 人,其中教授 21 人,副教授 12 人。博士生导师 16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3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 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 1 人, 广东省名师 1 人,国务院侨办先进个人 1 人, 12 位教师获 “ 暨南大学十佳授课教师 ” , “ 暨南大学优秀教师 ”、“ 暨南大学优秀园丁 ” 等称号。

  最近几年来获得的科研项目包括“ 973 ”子项目、“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项目等在内共 76 项 , 经费总数 1167.2 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 20 项、省(部)级项目 37 项、厅(局)级项目 12 项、横向课题 5 项、校级 2 项。最近 2 年来发表各类研究论文 267 多篇, SCI 收录论文 101 篇, EI 收录 38 篇,申请专利 28 项,出版著作和教材 7 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3 项。   

  在教学研究方面,我们的多项 CAI 设计获得了国家和省级奖励;使用先进的教材,特别是在一些主干课程中引进了国际通用的英语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学生使其适应国际化的需要。专业核心课程“有机化学”建成了教育部网络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连续 6 年参与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理科应用化学专业 ( 本科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和《面向 21 世纪理科应用化学专业 ( 本科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承担教学研究项目 29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4 项,省部级 6 项,校级 19 项。制作 CAI 课件 22 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36 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 2 项。   

  全系先后有 1 位教师获“广东省名师”称号; 1 位教师获“国务院侨办先进个人”称号; 12 位教师获“暨南大学十佳授课教师”, “暨南大学优秀教师” “暨南大学优秀园丁”等称号。

现任领导班子:

系主任: 刘春元 教授

副主任: 杨培慧 教授

总支副书记:查海燕助理研究员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34:14

重点学科
水生生物学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的前身为国家高教部水生生物研究室,创立于1964年。由早期留英博士、著名鱼类学家廖翔华先生和留美博士、国际知名藻类学家樊贡炬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领衔创办。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水生生物学学科点在水域生态学和赤潮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近五年来,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建成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并于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设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我国水生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主要基地。

      “七五”至“九五”期间,先后两次主持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目前是赤潮 “973”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本学科在淡水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和生态恢复技术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工作,承担了“珠海市大镜山水库水质改善生物措施科技项目(经费400万元)”、“珠海市供水水库富营养化现状与水质管理技术研究(经费110万元)”、“惠州西湖水生态系统构建与优化管理规划项目(经费94万元)”等多项区域性重点或重大项目,对华南地区水库湖泊生态学研究、水质管理和保证深港澳等地供水做出重大贡献。在养殖环境生态学及水产病害的生态防治技术方面,有多项研究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34:23

在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二期建设经费的支持下,学科点建立了良好的科研、教学平台。2003年以来购置了稳定性同位素质谱仪、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双通道荧光仪、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CHN元素分析仪、TOC分析仪、细胞计数/粒径分析仪、水下辐照计等大型专业仪器设备及各类配套设备2100余万元。在广东省惠州市西湖建立了11000平方米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示范区”;在广东省流溪河水库,初步建成流溪河水库生态观测站,用于对热带-亚热带水库生态学的长期变化研究;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建立了近1500平方米的微藻资源与微藻生物技术基地;此外,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科点还建成了一个具热带-亚热带地区特色的藻类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我国典型的赤潮藻、淡水水华藻和经济微藻126种(株),目前部分藻种(株)已经能够有偿提供给国内的相关研究单位使用。 2007年获批广东高校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重点实验室,2010年通过验收;2009年获批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技术教育部研究中心;2010年6月与广东省水利厅共建成立广东省水库蓝藻水华防治中心。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34:31

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学科点与美国、法国、日本、西班牙、芬兰、奥地利等地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和互访。2003年成功主办“华南水体富营养化机制与防治研讨会(广东飞来峡)”;2005年奥地利水生生物学代表团访问本学科点并举办了“湖泊水库生态与富营养化控制”学术研讨会;2005年成功主办了首届面向亚洲国家的“水生生物国际培训班——淡水浮游动物分类、生态学理论与实践”,并邀请国际水生生物学报《Hydrobiologia》主编、浮游动物权威H. Dumont教授和比利时皇家自然研究院国际轮虫学专家、欧共体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科学委员会委员Hendrik Segers教授作为主讲教师,来自韩国、斯里兰卡及我国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云南大理州环境监测站等共13个单位的24名中外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2008年顺利完成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成功承办教育部全国水生生物学博士生学术会议——淡水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与防治,H. Dumont教授和刘建康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2011年主办东南亚浮游动物分类与生态学国际研讨会,来自印度、泰国、菲律宾、越南、英国、西班牙、比利时、加拿大及我国相关单位的研究人员和博士生近70人参加了会议交流。

      目前,学科点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水生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水生生物学和环境科学三个硕士点以及生态学本科专业。其中水生生物学博士点是教育部首个水生生物学博士点。具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读研究生人数18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人,硕士研究生152人,4名在站博士后工作人员;在读本科生94人。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0人。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39:41

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
暨南大学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是暨南大学生命科学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也是生物医药的研发基地和项目孵化器。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战斗力强、朝气蓬勃的师资人才队伍。目前研究院总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总资产2530万元,承担着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基因组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人事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及广州市生物医药研发基地的建设。自2005年成立以来,研究院在高水平专业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承担了30多项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以及其他国际合作项目在内的课题。申请专利20余项,授权7项,转让或合作8项,专利技术及新药成果辐射相关企业10余家。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39:47

研究院整合了功能蛋白质研究中心、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医药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以及分子生物研究中心等单位,科研实力较强。曾作为主体申报成功教育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省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6项,目前在研的纵向、横向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3人,千百十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培养人才各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人选1人。
      研究院的前期成果在211二期验收、省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实验室及教育部基因组药物工程中心的建设与验收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院肩负着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学校生物医药工程类重点学科的建设任务。
      近三年来,研究院新组建了功能蛋白质研究中心,装备了包括LTQ-Orbitrap XL和ABI 4800 plusMALDI—TOF/TOF 质谱仪在内的世界最先进的研究仪器,引进了一批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和年轻科研骨干,最新成果发表在《Mass Spectrom. Rev.》,《J. Proteome Res.》,《Proteomics》等高水平专业期刊上,极大地提高和加强了研究院在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的水平与实力。目前,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包括了基因和蛋白质表达谱分析、功能基因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功能研究、药物靶点发现、药物载体及药物开发研究等领域,建立了从生命活动分子机理的阐释到新药物靶点的确认再到药物开发这样一条从基础到应用的,合理完整的生物医药研究开发链。

若其 发表于 2012-4-21 09:41:08

生物工程研究所
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隶属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是一个从事生物活性肽及其基因调节研究和生物
工程高科技产品研究和开发的开放型研究所,为国家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点、国家“基因工程药物工程研
究中心”、国家教育部“基因组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内各大研究机构
开放,接受访问学者)。
多年来,研究人员孜孜不倦、穷究真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承担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
“九五”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863“十五”重大专项、国家“973”项目子项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广州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国务院侨办等多项国家级、
省部级项目,并承担了“211”工程重点学科项目。该所近年来获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国家科技
进步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申报专利10余项,授权4项。研究成果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全国重点
推广项目。

    研究所贯彻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创造国际水平、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办所方针,致力发展生物制药为主的
高新技术,“八五”期间成功开发了我国第二个基因工程新药及其相关系列产品。“九五”期间,开发的又一个
基因工程一类新药被国家科技部列为“1035”计划,即“九五”期间致力开发的十个一类新药之一,“十五”期
间,又有新的药物正在研发,如重组多肽、人源化单抗、可溶性受体等。除加强与企业的横向合作研究开发外,
继续进行细胞生长因子调控机理和功能机理研究,并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方面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简介及各系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