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明湖论坛

标题: 经济学院简介及各专业介绍 [打印本页]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43
标题: 经济学院简介及各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
中国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创办于1906年。2010年,是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成立30周年暨其前身商科成立92周年。30年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秉承“经国是、济民生、宏教泽、系侨情”的宗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粤港澳台的经济融合、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努力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贡献,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始有暨南,便有商科

         1918年,办学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应南洋华侨的需要,开设商科。商科因适应海外学子的需要而入学者众,更兼重视理论与实用相结合,具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凭借“暨南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早在上海办学时期,暨南商科不仅已是学校的“龙头”学科,在上海的著名高校中亦声名鹊起。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王亚南、陈彪如等曾先后执教于暨南。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海外生源,造就了暨南商科“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优良传统。
        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翌年,在兼任重建后暨大第一任校长陶铸的支持下,恢复设立经济系(经济学院前身)。经济系汇集了蔡馥生、赵元浩、黄德鸿、张元元等一批有名望和影响的学者,成为当时华南地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重镇。经过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经济系从经济专业扩大到政经、工经、商经、外贸、会计等5个专业,为后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倾思潮的冲击,暨南大学于1970年被迫停办,经济系合并到中山大学。
        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1980年,经济学院成立,成为全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经济学院之一,第一任院长为蔡馥生教授。
30年来,暨大经济学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依托地缘优势和侨校特色,遵循“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不断成长壮大,迎来了办学历史上的最好发展时期。
        1980年,经济学院获得全国首批招收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资格,成为华南地区该专业第一个硕士点。产业经济学于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2年和2006年两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6年晋升为国家重点学科。经济学院1999年经批准设立华南地区第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国民经济学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国际贸易学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财政学、数量经济学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进入新世纪以来,依托“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经济学院迈入跨越式大发展的时期。2003年暨南大学应用经济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2004年在教育部评估中暨大应用经济学位居全国第12位;2005年经济学院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系、金融学系、统计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财税系、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等6个教学系所,8个本科专业和方向,16个硕士点和12个博士点,1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研究与咨询机构(其中金融研究所、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学院与产业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了《产经评论》杂志。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学院已经成长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质量优异、学术交流广泛、社会服务成效突出,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优势日益凸显,在华南地区领先、在国内外尤其是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学院。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44
二、教泽四海,作育英才

   (一)学科布局

       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经济学院已形成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交叉融合的高层次学科群系,具有完善的高规格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目前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和公司金融与投资学等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博士点和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硕士点覆盖了所有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学科;本科教育共设有经济学(另设投资经济方向)、金融学(另设保险方向)、统计学(另设精算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和财政学等8个专业(方向)。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44
(二)师资力量   

       30年来,经济学院通过吸引海外留学生、引进博士和教授等高级人才、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及赴境外深造等途径,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和博士为主的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28人,其中35岁以下教师19人,占15%;36-45岁61人,占48%;两者合计占6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2人,占全部教学科研人员的71%;留学归国人员10人。在职称结构上,现有教授34人,副教授56人,讲师38人。另外,学院敦聘了海内外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5人。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加强,现有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48人;校外兼职博导12人。
        近年来,经济学院产生了珠江学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霍英东教育基金教学奖3名,有8位教师被评为全国或南粤优秀教师,“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名、省级培养对象4名,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优秀人才培养对象2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名。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44
(三)教学体系

        经济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规模、结构和质量协调发展,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利用众多优势学科的宽广平台,建立“宽口径,厚基础,强实用,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多层次的、对内外学生因材施教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经济学院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与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努力适应海内外的需要,对两类学生实行分类培养。明确外招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世界、应用为主”;内招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经济学院的课程设置突出“侨”字特色,日益与国际接轨,采用双语授课的课程逐年增多,还对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两个专业的部分学生通过进入国际学院实行全英语教学。重视基础理论的系统训练,全院的研究生统一开设中级和高级两个层次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经济学院拥有金融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三个省级名牌专业,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统计学原理、国际贸易实务等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获批教育部经济学类特色专业。
         近10年来,经济学院在教改研究项目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1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1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项目3 项,国务院侨办新世纪华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4项。这些教改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45
(四)人才培养

        高质量的学科建设有力地支撑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经济学院已经形成以本科生为基础、以研究生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
         建院以来,学院共培养各类毕业生3万多人,分布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746人(其中境外生927人),硕士生1118人(其中境外生109人),博士生175人(境外生43人)。
        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博士学位论文《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学院的博士生获邀出席在德国林岛举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会。近五年来,我院有20余名学生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获得全国挑战杯学术作品与创业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广东省挑战杯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经济系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广东省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获得共青团广东省委等单位的多次表彰。经济学系本科生的《广州本田汽车的经营模式》获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论文入选2003年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作者成为该届年会唯一参会的本科生代表。
        高质量的人才较好地满足了社会需求。近年来我院学生就业门路广阔,社会需求强劲。平均毕业生供需比例在1:2左右,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居学校前列,历年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均在90%以上,部分专业达到100%。社会对经济学院毕业生的评价较高,以国贸专业为例,据社会认同度问卷调查,评价为满意的占比达88.24 %。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46
各专业介绍
经济学系概况

1、历史沿革

经济学系前身为1918年暨南大学开设的商科。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与《资本论》的译者王亚南先生先后在经济学系执教,为经济学系的教学与研究铺垫了深厚的底蕴。

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时恢复设立经济学系,成为华南地区最早设立的经济类系科。复办以来,经济学系集中了各地优异人才,培养了数千名毕业生,任职于港澳台、海外及内地工业、商贸、房地产、金融企业、政府部门、经济管理等部门。许多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并在各行各业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政治经济学专业就获得了中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为我校经济类学科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学系曾拥有的会计学、国际经济、工业经济、贸易经济等教研室,其后都分别发展成为了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现在相应的专业和系所。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47
2、行政设置和师资队伍

经济学系的现任领导班子是:系主任:刘金山副教授,党总支副书记:李郁芳教授,系主任助理:王兵博士。经济学系下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资本论、投资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五个教研室。教师队伍实力雄厚,现有在编教师26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1名,讲师4名;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3人;获博士学位教师11名(其中2名博士后,2位海外博士),在读博士生4名;另有10多名兼职教授。主要学术带头人有吴江教授、李郁芳教授、陈雪梅教授、梅林海教授、刘金山副教授等。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48
金融学系概况
  金融学系概况

1、丰硕的历史积累

金融学系的前身是1925年成立于上海真如的暨南学校商科大学部银行理财学系。1979年9月在国内高校中最早设立国际金融本科专业。1981年成立金融学系;198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金融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开始接收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进站科研人员。金融学于2000和2003年两度被广东省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4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货币银行学”于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金融研究所于2005年被广东省确定为省级重点研究基地。金融学系现已成为在华南地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教学科研单位。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49
2、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金融学系现任领导班子是:系主任:王聪教授,系总支副书记:李共先老师,副系主任蒋海教授。金融学系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师德良好、学术活跃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该系现设有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微观金融和保险学等四个专业教研室和系办公室。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4人;教授8人,副教授15人,讲师7人,。校内特聘教授一级岗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主要学术带头人是刘少波教授、王聪教授、何问陶教授、杜金岷教授、苏冬蔚教授等。目前,现任教师中多人担任省、市各级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及企业的决策咨询专家和顾问;有3名教师分别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院校教学类青年教师奖一等奖、三等奖和研究类青年教师奖;有2人分别被评为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和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多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1名教师是天河区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49
3、全方位的学科发展


(1)较强的科研实力。一是研究特色突出。在资本市场理论与运作、国际金融与投资银行、公司金融及微观金融等四个研究方向上优势明显,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二是研究课题和论文层次高、数量多。全系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自然基金13项,省部级以上课题42项,其他类型课题30余项。目前在研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4项。近5年来全系在的国外具有影响的杂志上和国内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30多篇,出版专著15部、译著2部。三是注重科研与实际相结合。近年来,本系集中力量攻关社会经济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政府的科学决策和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措施,为广东省金融经济的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四是科研奖励明显增加。全系累计获各类科研奖励共2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以上的奖励13项。其中王聪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2)高水准的人才培养格局。金融学系已经形成以本科为基础、以硕士研究生为重点、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格局。目前有来自国内各省市和港、澳等地区的全日制本科学生130人;全日制研究生157人,兼读制(境外)研究生63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84人;在读博士生68人(包含台湾学生4人)。1992年以来,金融系有25名研究生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奖励和“挑战杯”奖励;有17项作品在“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奖;8人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

(3)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建系27余年来为社会输送了6000多名各层次的金融人才。已毕业和获得各层次学位的全日制学生3199人;培训在职人员达3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84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64人;已获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29人;已获硕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生213人,境外及港澳兼读制学生60人;本科及其他学历者共计2855人。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0
统计学系概况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成立于1981年,原名计划统计系,设计划统计、统计学(统计与预测专门化)本科专业,同年开始招生;1985年开始招收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年按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要求取消计划统计专业,系名改为统计学系;1990年获统计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开始向港澳招收研究生;1994年增设经济信息管理本科专业,同时改称经济信息管理系;1998年国家调整本科专业目录把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次年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停止招生;2001年获数量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博士学位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恢复统计学系名,同年统计学获得广东省名牌专业称号。

现任领导班子:系主任:刘建平教授;党总支副书记:柳向东副教授;系主任助理:蒋志永博士。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1
本系设有统计、数量经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个教研室;设统计与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市场调查与分析研究所两个研究机构。在岗教职工26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行政管理人员3人。教师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9人;博士11人,在读博士生2人,硕士9人。统计学家暴奉贤教授是本系的创始人。谢启南教授在我国统计学届享有较高声誉。以韩兆洲、雷钦礼、刘建平、王斌会、伍超标为代表的一批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在我国统计学界形成了一个有影响的团队。现任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人事部“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校内特聘教授1人;省部级优秀教师3人。本系教师多人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二级学会会长、副会长;省级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国家人事部“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校内特聘教授1人;省部级优秀教师3人。本系教师多人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二级学会会长、副会长;省级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1
经过几代教师的共同努力,本系形成了学科交叉,文理交融的学科体系。现有两个博士点,三个硕士点和一个本科专业。
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本系以服务国家和地方建设为己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2001年以来,本系教师共承担各种课题 75项,到位总经费375万元,人均经费 17.8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务院部门项目16项,地方政府项目17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4项,其他科研奖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4篇,其中被SCI、EI收录9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教材10部;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2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概况
1、历史沿革

暨南大学早在1925年就设立了国外贸易专业,是全国百年老校中最早设立此类专业的学校之一。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后,设有对外贸易本科专业;1985年设立国际经济本科专业;1995年增设国际商务专业;1999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要求,国际商务和国际经济专业合并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悠久的办学历史、长期的学术积累、专业合并产生的结构优化和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逐步形成,为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学科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成为广东省最早拥有国际贸易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办学单位,并在全国高等院校国际经贸学科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2
2、机构设置与师资队伍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下设系办公室、国际贸易教研室、国际经济教研室和外贸英语教研室。国际经济贸易系与国际经济研究所实行系所合一的运作模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现任领导班子是:系主任:刘德学教授,系总支副书记:李爱莲老师,副系主任:徐林清副教授。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5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9人(其中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者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4人; “千百十”重点培养教师2人,校级重点培养教师1人,校级先进教师3人,优秀园丁4人;形成了一支以张捷、刘德学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职称和学历层次高、学术思想活跃、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很强发展后劲的师资队伍。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3
本学科为暨南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的重要支撑学科,本学科学术带头人张捷教授是产业经济学的博士生导师和学术负责人之一、暨南大学“211工程”子项目“产业经济与金融经济”的重要成员,他还是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兼职研究员。本专业在某些研究领域中居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拥有广东省唯一的国际贸易学博士点,拥有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两个硕士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国际贸易学和国际贸易实务是校级精品课程。本专业的学科建设已经由初创阶段转入强劲的成长阶段。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5
暨南大学金融研究所简介
暨南大学是中国最高华侨高等学府,具有悠久的历史,2006年已度过她的百年华诞。暨南大学是一所国际性大学,目前在校学生三万余人,其中研究生六千余人,来自世界上77个国家和地区。暨南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商科(含经济与管理学科)是暨南大学建校之初就设置的学科之一,一直以来也是暨南大学的强势学科之一,金融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暨南大学金融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是从事金融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专业研究机构。现设有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微观金融理论与实证、金融机构与金融产业组织、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四个研究室,现有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30多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40余人、博士研究生60余人。
经过多年的发展,金融研究所已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在华南地区乃至在全国也有较大的影响。鉴于此,经过严格的评审,2005年本所被广东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目前经广东省政府批准的唯一的省级金融研究重点基地。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6
财税系概况
1、历史沿革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系始建于1999年。财税专业源于原会计系税收专业,1998年教育部专业调整后正式统一为财政学专业(含税收方向)。1999年,为适应专业规划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税收专业从原会计系中分离出来,组建财税系。现任系主任是於鼎丞教授,副主任是沈肇章副教授。财税系设有财政、税务两个教研室。2001年,暨南大学财税研究所成立,实行系所合一的运作模式。2006年1月,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中心正式在财税系挂牌。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6
2、师资队伍建设


财税系现任领导班子是:副系主任(负责工作):沈肇章副教授;党总支副书记:高艳荣教授;副系主任:冯海波副教授。现有教师16人,其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有5人、在读博士生5人,师资结构较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建系以来,系领导一直重视本系师资的培养和人才引进,尤其是最近几年加大了从国内名校引进人才的力度,并在人才引进中坚持多元化战略,初步形成了一支年轻且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师资队伍。主要学术带头人有於鼎丞教授、沈肇章副教授。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7
3、学科建设


在学科建设方面,财税系拥有一个财政学(税收方向)本科专业,现有一个博士点、一个硕士点。在2000年获得财政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取得财政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教学与科研


财税系自成立以来,已培养了近600名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办学过程中,注重突出港澳台特色,现有20多名来自港澳台的海外兼读制研究生在我系就读。从2005年起,财税系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税务学会合作,在香港设点招收海外兼读制研究生。财税系还积极配合财税部门开展岗位培训工作,为省、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培养了大批的在职人员,先后有150多人获得了本科学历,还有许多财税干部正在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
在科研方面,建系6年来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成功申报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同时还连年承担了多项广东省地方政府部门委托的横向课题,出版了学术著作10余部。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7
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概况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经原国家高教部批准,创办于1982年,原直属暨南大学直接领导,现为经济学院主要科研机构和学术研究基地。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从事特区经济、开放区经济和港澳台经济研究的科研单位之一。其创立源于广东省对外开放的需要和暨南大学面向海外的办学特色。

早在1979年,暨南大学的一批学者已开始参与经济特区的理论和决策研究。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成立后,所里的科研人员曾先后参与特区筹办、蛇口模式的调查研究,并于1983年率先在全国开设“特区经济学”课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984年研究所编出版《中国特区经济》一书,成为全国第一本有关特区经济的专著,不仅为全国高校提供了有用的教学资料,还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的特区提供了帮助。此书在当年香港市场上成为内地出版的十本书中销量最高的一本,被翻译成英文,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

1985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区所科研人员对我国特区经济的发展展开了跟踪研究,于1988年出版《中国特区经济学》一书。该书获广东省社科联评为学术著作优秀成果奖,于1989年由香港新闻出版社再版并在海外发行。此外,特区所科研人员还曾先后受国务院特区办委托主持编写《当代中国》系列丛书之一的《当代中国经济特区》,受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主持编写《广东大百科全书》的特区经济篇。

19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央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在香港、澳门先后步入回归祖国的历史时期中,特区港澳所的科研人员参与了珠江三角洲战略发展研究,参与了对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的研究,成为全国最早从事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从事港澳台经济研究的学术机构之一,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8
目前,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下设港澳经济研究室、台湾经济研究室、区域经济研究室、城市经济与管理研究室、经济地理研究室以及办公室、资料室等。

研究所现任领导班子是:所长:陈恩教授;所长助理:钟韵博士。现有科研人员15位,其中教授3人(均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办公室教师2人。配合研究所兼顾教学与科研的特色,研究所师资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分别毕业于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和中南财经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体专职研究人员的54%。研究所已形成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研究领域涵盖区域经济学各个方面、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能够独立承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管理学等课程。其中,三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冯邦彦教授、陈恩教授和龚唯平教授作为研究所的学术带头人,分别在港澳经济、台湾经济和理论经济等领域具有突出成果,在国内及港澳台地区具有较高学术知名度;左正副教授为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和广州市政府顾问,在珠三角经济、广州经济研究方面具有较高学术知名度;陈章喜副教授在房地产研究方面也具有较高学术知名度。

除自身教师资源,研究所还在国内外名牌大学及科研单位聘请了六位兼职教授、兼职研究员及客座教授,他们分别就职于联合国驻日内瓦会议服务司、日内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及广东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8
研究所自1984年起开始招收特区与港澳经济、特区与开发区经济等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并开办研究生班。在获批区域经济学硕士点前,研究所教师已挂靠学校经济学院招收政治经济学硕士生多年。

目前,研究所以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为主要学科建设方向,设有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区域经济学硕士点,招有博士、硕士研究生约60人,并开办相关的研究生课程班、短期培训班等,为社会培训高级专业人才。
作者: 若其    时间: 2012-4-20 09:59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概况
1、中心的建立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发展的世纪之初,华南地区日益成为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热点,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建立是为加强华南地区学术界和日资企业界的联系;为了开展学术研究、收集技术经济情报,为本校、广东省及地方政府对日合作提供咨询。本研究中心的建立也是为了响应学校国际化办学的理念,经济学院的具体举措之一。以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为窗口,以严谨科学的学术研究为灵魂,加深与日本各界的交流,为广东的社会经济建设和中日友好往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校的学科建设日臻完善,各种学科人才齐备,仅经、管两院有十数名从日本留学归国博士、硕士教师及在日本各个大学进修、研究的人才。我院已和多家日本的大学、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交往关系和交流协议。已经和日本的兵库县立大学保持了长达20年的未曾间断的交往、和日本的立命馆大学开始了实质性的交流。在我校的学科布局中,校内已建立了东南亚研究所、台湾及港澳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心等一批国际与地区研究机构。兄弟院校中山大学在2002年成立了华南日本研究所的实体研究机构主要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日本问题和开展对日交流。经校领导提议,经济学院长期酝酿,以经院留日归国教师为主体组建了日本经济研究中心。

2、组织构架和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

由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及相关学院的教师兼任,实行课题责任制,根据科研课题实行项目管理。




欢迎光临 暨南大学明湖论坛 (http://ijnu.cn/) Powered by Discuz! X3.3